编者按: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国产公路喜剧电影的市场认可度逐年攀升,以小成本、高票房成为电影市场较为活跃的一种电影类型。国产公路喜剧电影脱胎于美国好莱坞“治愈式旅途片”的叙事结构与主要类型元素,以一段旅程为叙事背景,以喜剧为主要的叙事风格,主人公在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完成回归“自我”的探寻,实现公路喜剧电影的内在价值。公路喜剧电影在与本土元素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在类型化叙事上以及空间表达上面临的一些困境,本文将围绕电影题材、类型化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以及表达场域构建上进行探索,以期实现国产公路喜剧电影类型化叙事的突破。
从2010年《人在囧途》上映开始,陆续出现了《无人区》《人再囧途之泰囧》《后会无期》《心花路放》等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其中《泰囧》以12.6亿人民币的总票房获得年度票房冠军,快速占据大众媒体的公共话语空间,开启了国产公路喜剧电影的大门。2020年初,徐峥导演创作的“囧”系列第三部作品《囧妈》的热映,再次引发了对“囧”途现象的热烈讨论,创作团队通过对类型元素的传承与变革,寻找符合大众审美的叙事创新方式,试图打破观众对类型的固有思维,不断探索公路喜剧类型电影的叙事边界。
(资料图)
一、公路喜剧类型电影的特征
类型电影,“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 (如西部片、警匪片、恐怖片)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所谓要求和原则主要包括公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影像。公路喜剧电影作为类型电影的一个分支,也有其相对稳定的发展模式和特征。
(一)以公路或旅途为叙事载体
1969年,表现嬉皮士反叛精神的作品《逍遥骑士》开创了公路类型片,为公路片奠定了类型模式和精神主题。最初公路片的基本元素为一条道路、两个人、一种交通工具,即以某种交通工具为载体,在一条道路上历经磨难,最终完成自我寻找的过程。好莱坞公路喜剧中常出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和摩托车,叙事的核心场景常常设置在公路或者沙漠。与好莱坞公路类型片相比,国产公路喜剧类型电影除了保留“一段路途”为叙事载体以外,在交通元素和叙事场景上更为多元化。例如《港囧》中的轮船和电动车、《囧妈》中的绿皮火车、《落叶归根》里的拖拉机和汽车轮胎等,在当下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下,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延续着以公路或旅途为叙事载体的特征,不断探索着符合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的创作路径。
(二)以喜剧为主的叙事风格
“喜剧是用笑声来超越现实社会的矛盾,喜剧以笑来表达人类的自由和自信”。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常常以滑稽的人物形象、木讷的言行举止、搞怪复古的配乐以及地方语言的叠加使用,在旅途中铺排各种看似怪诞又极具巧合性的剧情设置,利用喜剧化的手段谐谑旅途艰辛,紧贴受众的观影心理,号准观众的观影期待,让观众在嬉笑打闹中体验人生百态。例如《人在囧途》中拥挤的春运、破旧的大巴、善良的村民以及王宝强那一口带有方言的口音,像纪录片一样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拍尽了人间万象,瞬间就把观众代入其中,电影中密集的笑点和时不时的煽情故事线的搭配,轻松搞笑的同时也不乏深刻思考。因此,国产公路喜剧电影以喜剧为主的叙事风格,利用诙谐的表达方式以及穿插剧情中的经典段子,营造轻松的观影体验,让受众在现实的生活压力下获取短暂性的缓解与释放。
(三)以回归“自我”为叙事主题
公路电影产生于美国,影片中人物常常陷于对自我认知的困境或对当下生活的束缚中,主角选择流浪的方式逃离当下,但路途并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外部冲突后,人物在结尾回归到“活在当下”的存在主义意识中。国产公路片往往把视角聚焦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主角被职业或理想压抑的生存现状,只有通过回归家庭才能得到内心的解脱。《囧妈》中,主角徐伊万是一个处于中年危机的社会精英,在一段亲情关系意外捆绑的旅途中,通过解决火车上一系列的外部冲突,完成了自我的探索与回归,最终治愈了母子之间的情感。
《泰囧》中呆愣的王宝出于孝心种“健康树”祈福,最终指引徐朗回归家庭。《心花路放》中等待耿浩的也是新的感情生活。因此,国产公路喜剧电影通常以回归“自我”为叙事主题,以平凡的角色作为主人公,在朋友、亲人、恋人等接地气的人物关系中,聚焦于角色的成长和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于“自我”的探索和追求。旅途是短暂的,寻找内心的归途才是必经之路。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影后期特效制作工作照(图片来源: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
二、公路喜剧类型电影的创新困境
随着《泰囧》和《心花路放》所创造的高票房、高关注度与高影响力,公路喜剧类型电影迎来短暂的热潮。公路喜剧影片中的旅途相较于现实生活而言,更具有坎坷性与巧合性,相似的情节编排,雷同的喜剧设置,也逐渐演化成定型模式。同时为了尽可能地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而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与内核价值的体现,势必会使此种类型在观众群中逐渐失效。
(一)叙事类型化与多元化发展的对弈
在国产公路喜剧电影中,“囧”是最深刻的代名词。主人公在旅途中遭遇各种“事故”,通过旅途中一系列的障碍事件以及喜剧情节的搭配来实现喜剧效果,逐渐演化成公路喜剧电影叙事类型化的固有模式。首先在情节设计上往往是类似的,主人公在旅途中面临各种奇遇,通过这些奇遇完成自我成长;其次在角色的塑造上缺乏立体性,往往为了达到叙事效果而着重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而忽略了人物本身的多样性,让观众难以产生切身的情感共鸣;最后,随着公路喜剧电影类型的发展,观众的观影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创新元素的缺乏致使一些电影仍然在惯常的套路中徘徊,造成观众对于类型电影的审美疲劳,失去了观影的兴趣。在面临电影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对弈中,国产公路喜剧电影需要在叙事类型化上有所突破,从创新元素、叙事方式和角色塑造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应对观众需求的变化,保持发展活力,赢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二)类型化结构对叙事策略的掣肘
公路喜剧类型片在剧作上时常遵循“金羊毛”型的剧本类型定位,即主角为了寻找金羊毛而上路,一路上他历尽艰辛,最终完成内心的成长,而这种类型化的结构使公路喜剧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可能受到一些掣肘。首先,公路喜剧电影通常采用线性的故事结构,以角色的旅行为主线,旅途中穿插一系列奇遇事件,这种结构限制了故事的时间流逝和发展方式,可能导致某些情节或角色发展受限;其次,公路喜剧电影通常以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为驱动力,主角努力达到或逃离这个目的地,这种情节设定可能使得故事的发展较具有预测性,限制了角色的选择和内部冲突,例如电影《一路惊喜》讲述了一对夫妇在公路旅行中遭遇的一系列奇葩事件,尽管电影中的情节和搞笑元素让观众捧腹大笑,但整体故事走向相对可预测,观众在电影开始就能猜到故事的大致发展和结局,缺乏新颖性和出人意料的转折;最后,公路喜剧电影中的事件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个事件引发另一个事件,构成一连串的冒险和笑料,这种连续性可能导致故事缺乏深度和反思的空间。
(三)娱乐化拼贴对表达场域的消融
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并非是对公路本身的侧重,而是采用公路与喜剧的二元叠加的方式以展开叙事。比如在《泰囧》和《人在囧途》中,都是一个个喜剧桥段的排列组合,使喜剧元素脱离公路本身,在情节的铺排上显得比较生硬。为丰富陌生路途上的趣味性,“囧”事的制造成为喜剧电影的惯用技法,为了迎合大众娱乐氛围,创作者过于重视影片笑料的铺排,而常常混淆“可笑性”与“喜剧性”两个概念。在《泰囧》中,通过人物的外形、对话以及情节上的巧合来制造大量的笑点,倾向于表面喜剧氛围的营造;在《人在囧途》中,为了回家过年,各种事故接连发生,不得不频繁更换交通工具,并上演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都存在喜剧情节的拼凑现象,这种 “为喜而喜”将段子进行娱乐化的拼贴和模仿,让公路喜剧电影失去了应有的想象力与喜剧精神的表达,也是对公路喜剧电影表达场域的一种消融。
三、公路喜剧类型电影的叙事突破
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在数量上急剧上升的同时,叙事风格和模式也渐趋单一。其鲜明的喜剧风格、典型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套路式的叙事方法,使得公路喜剧电影逐渐固化在“喜剧+公路”的这种单一模式下。从叙事主题上来讲,国产公路电影主要以“治愈式”旅途片为主,在与其他类型元素的融合上缺乏新意,公路喜剧电影需要在叙事上有所突破,持续创新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一)题材的突破:回归温暖现实主义
与传统公路电影不同的是国产公路喜剧电影摒弃了好莱坞式的为寻求自由而对现实生活的逃亡,在题材的突破上应当以温暖的视角关切现实社会中的挑战与困惑,以幽默的方式回应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冲突与关系的变迁;通过角色日常生活与平凡经历的展示,从中探索人世间平凡的小感动,激发观众对生活产生小而美的价值思考;通过旅途中的冒险与奇遇,让主角逐渐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最终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探索。路程是短暂的,旅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应饱含民族伦理情感,回归温暖现实主义,让观众在笑料和喜剧之外,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人性的温暖以及社会问题的关注,使电影和观众存在一种内里的互动与共鸣,赋予公路喜剧电影更多的情感契合与现实意义。
(二)类型化人物的泛化塑造
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常常以男性双人搭档为主要的角色符号,在人物的设置上以搞笑的主角、呆萌的路人以及严肃的反派为主,缺乏人物建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为了打破类型化人物的刻板塑造,首先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逐渐突破陌生人搭档的模式,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爱人关系以及家人关系更能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符合现实逻辑性;其次在类型化人物塑造上,保持喜剧元素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职业生活、个人生活以及私生活的展示,赋予角色更多的表现力与生命力;再其次,在角色的发展与转变上,通过旅途中的经历,激发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化学反应,促进类型化人物的成长与转变;最后在人物的内心情感表达上,通过独白、回忆或独自行动的情节安排,展示角色的思想、渴望与挣扎,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以实现外在冲突下的内在探索,使观众更好地与角色产生内在的共鸣与激荡。不同的人物共同经历一段囧事连连的旅程,面对共同的遭遇互相帮助,产生新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认同,不断突破类型化人物的界限,使观众对他们的认知产生改变,从而实现类型化人物的泛化塑造。
(三)叙事结构的重塑
一方面,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叙事方式的转变,能为电影带来新颖的叙事体验,增强电影本身的喜剧效果和戏剧张力。首先,传统的叙事结构通常是线性的,按照时间顺序展示故事的发展,但公路喜剧电影可以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闪回、倒叙或交叉剪辑等手法,打乱时间顺序,给故事增添悬念和趣味,这样的叙事结构可以使观众保持好奇心,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其次,公路喜剧电影可以通过多个平行的故事线,将主角和配角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冲突,通过交错增加故事情节的复杂性与紧张感,这种多线叙事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笑料和意外,同时使电影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最后,公路喜剧电影可以在叙事中设置反转和转折点,突破传统的剧情发展,通过角色目标的改变来揭示隐藏的真相和引发剧情的转变,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和喜剧效果。
另一方面,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应当在追求 “好故事”前提下,不断丰富类型元素,提高叙事能力。传统的公路喜剧电影主要是以“公路+喜剧”的模式存在,顺应时代发展以及社会性话题的持续关注,“好故事”需要多元素的排列组合,如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独特的方言运用瞬间提升了本土观众的认可度,精准把握了黑色幽默和受众认同的尺度;《泰囧》在公路和喜剧之外,融入了亲情、民族风情、动作等多种元素,受众在观赏娱乐的同时也获得了自我探索与成长的可能。在以公路为基本类型、以喜剧为主要形式的前提下,融入爱情、家庭、动作、灾难甚至奇幻等多种元素,以丰富的情节铺排强化喜剧效果,将国产公路喜剧电影的叙事结构进行重塑,避免喜剧性的重复与雷同,不断迭代公路喜剧电影的创新模式。
(四)多维度表达场域的构建
一方面,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可以通过不同的地域风情、人文习俗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的差异性,来展示不同的文化特色以及意想不到的笑料与喜剧效果。在电影《泰囧》中,不仅有泰国很多风景名胜的展示,还有泰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泼水节、水灯节的融入,甚至影片中高博骑着小摩托追赶徐朗和王宝开的皮卡车穿梭于泰国的街市里,由于中泰两国交通规则的差异制造出更多的戏剧悬念与惊喜。通过描绘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实现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增加了公路喜剧电影的多维度表达;另一方面,传统的公路喜剧电影主要以公路、汽车、旅馆、车站等为叙事空间,这些影像空间只承载着转场的作用,叙事仍是以封闭的场所为主。国产公路喜剧电影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空间场景来实现物理空间叙事表达的流动性与延展性。如电影《囧妈》中,将封闭的汽车空间延展到较为开阔的火车空间,并将路途不断延长,重置了传统公路电影的空间概念。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交通工具,不仅可以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流动的影像符码,还能传递影片中现实状况的意向表达,进一步扩展公路喜剧电影的表达场域;最后在道具符号方面,在公路喜剧电影中采用一些新颖的道具,如火柴、水泥板、胶带、仙人掌等,这些道具的运用增加了电影的趣味性和创意性,不仅为故事情节的铺排增加了更多的视觉效果与象征意义,还丰富了公路喜剧电影多维度的表达场域。
随着《泰囧》《心花路放》所创造的票房奇迹,国产公路喜剧电影想要继续发挥自己的类型优势,需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饱含民族伦理情感,通过类型化人物的泛化塑造、电影叙事结构的重塑以及构建多维度的表达场域,创造出符合中国文化内核、关照社会现实,具有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公路喜剧电影。
本文是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22年研究课题:民办高校广播电视编导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MBXH22YB257)
特邀作者:万山红,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剧作研究;类型电影研究;影视评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