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着眼环境健康和人民健康 两位复旦环境系教授揭晓答案

2023-05-29 16:05:19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资料图)

日前,庆祝复旦大学建校118周年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第二十三场在复旦相辉堂南堂举行。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两位特聘教授王祥荣与陈建民带来以“特大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与大气环境治理”为题的学术报告。着眼于低碳绿色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王祥荣、陈建民两位教授深入阐释了特大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与大气环境治理问题。

“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质量的矛盾日趋严重,实现生态化转型、探索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王祥荣指出,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低效建设用地,雾霾、噪声等城市突出环境问题,高环境与生态损耗比例,以及高碳代价(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碳排放比),需要政府从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生态建设来入手。

“在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以北京、上海为首的一批特大型城市,由于其规模和中心地位,必须肩负更大的历史使命。”他强调。从全球范围内看,“纽约适应计划”中的“韧性城市”理念、伦敦的环境保护制度法规体系建设、东京的政府绩效评估系统等,都能为我国特大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他提议,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成渝城市群五大城市群的特大型城市生态化发展过程进行空间场景分析,构建我国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的空间场景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使生态化转型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适应各个特大型城市的空间场景。

王祥荣表示,上海要实现生态化转型发展,突破点在于污染规模控制、生态体制创新、用地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并由此制定了其转型的主要路径与举措,包括生态空间保护策略、节能减排总体方案要求、环境准入总体要求及政策建议等。他强调,上海在区域协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2035年,上海将成为一个‘生态之城’。”

陈建民在报告中强调了环境健康研究应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出发。他解释道,当下的环境健康学科内涵包括四大特征,即聚焦于人-动物-环境交界面,实现人类、动物和环境三方知识的交叉整合,促进人类、动物及环境卫生跨学科交流,最终实现人、动物和环境的最佳健康状态。

“未来,环境健康学科将会涵括更多前沿内容,如环境暴露学、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生物统计学等等,以适应‘大健康’发展的需要。”陈建民说道。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关键词: